/upfiles/map/2012751722570.jpg
武夷山是座历史悠久的文化名山。早在新石器时期,古越人就已在此繁衍生息。如今悬崖绝壁上遗留的“架壑船”和“虹桥板”,就是古越人特有的葬俗。西汉时,汉武帝曾遣使者到武夷山用乾鱼祭祀武夷君。唐代,唐玄宗大封天下名山大川,武夷山也受到封表,并刻石记载,还明令保护山林,不准砍伐。唐末五代初,杜光庭在《洞天福地记》里,把武夷山列为天下三十六洞天之一,称之为“第十六升真元化洞天”。宋绍圣二年(1095年),祷雨获应,又封武夷君为显道真人。自秦汉以来,武夷山就为羽流禅家栖息之地,留下了不少宫观、道院和庵堂故址。武夷山还曾是儒家学者倡道讲学之地。陈朝顾野王首创武夷讲学之风。宋代学者杨时、胡安国和朱熹等都先后在此聚徒讲学,清朝康熙二十六年(1687年),康熙帝御书“学达性天”颂赐宋儒朱熹,匾额悬挂于朱熹亲手创建的武夷精舍。故后人称武夷山为“三朝理学驻足之薮”。至今山间还保存着宋代全国六大名观之一的武夷宫、武夷精舍、遇林亭古窑址、元代皇家御茶园、明末清初农民起义军山寨以及400多处历代名人摩崖石刻等文物古迹,为研究武夷山古代文化提供了珍贵的资料。
武夷的美感在于山,其典型的丹霞地貌,素有“碧水丹山”、“奇秀甲东南”之美誉。西部分布着世界同纬度带现存最完整、最典型、面积最大的中亚热带原生性森林生态系统;东部拥有秀水、奇峰、幽谷、险壑等诸多美景、悠久的历史文化和众多的文物古迹。这一切让武夷山成为难得的世界自然与文化双重遗产。
武夷山风景名胜区,主景区方圆60平方公里,山峰平均海拔350米,属典型丹霞地貌,素有“碧水丹山”、“奇秀甲于东南”之美誉,是首批国家重点风景名胜区之一,世界文化与自然双重遗产,被国际旅游组织称为 “世界环境保护的典范”。游武夷山者,临水可看山,登山可望水,只要乘上一叶竹筏,沿山中九曲溪顺流而下,山沿水立,水随山转,山光水色,交相辉映,三十六峰,九十九岩,尽收眼底,其间更有距今约3800年高插于悬崖峭壁的悬棺,令人叹为观止。 武夷山脉横亘千里,宛如一条绿色的长龙蜿蜒逶迤于闽、浙、赣、粤四省。驰名中外的武夷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就座落于武夷山脉偏北的最高地段,是我国东南大陆现存面积最大、保留最为完整的中亚热带森林生态系统。被纳入联合国世界生物圈保护区络及评为具有全球保护意义的A级保护区。保护区与武夷山国家级风景名胜区毗邻,区内峰峦林立、气势磅礴,既有醇厚古朴的原始大森林风貌,又有造化神奇的俏丽英姿,是融雄浑、古朴、隽秀于一体的一方圣土,是回归大自然的胜地。 |